By MountaingirlHK
Mon, 24th Aug, 2020
無害的環保月事
月事是女生與生俱來的本能,既會讓人懊惱,但缺少了又會讓人擔憂。既然每月一次,那每位女生在月事來潮時,到底會為自己和環境帶來甚麼影響呢?最近才發現原來有方法可以減低對環境的影響,還對自身帶來更健康愉快的體驗,就實在忍不住要跟身邊的女生分享這份「無害」的喜悅了。
從小被賦予的「傳統枷鎖」
相信很多女生也都一樣,從十多歲第一次月事來襲時,手足無措又驚喜,告訴身邊最親的女人——媽媽。媽媽是傳統的女人,就把她一直沿用的衛生巾塞給自己,一用就十多年了。在傳統華人社會裡,大家很少高談闊論月事,即使在女校讀書,大家極其量見到前面的同學「缺堤」時小聲提點她,不取笑她。或者是討論一下衛生巾哪個牌子好、誰在做特價吧。回到家裡,媽媽也甚少主動談到月事,像是讓小女孩知道越多,她越容易學壞懷孕似的。很多女生就這樣渡過了不知多少年,每個月用上10條或以上的衛生巾,夏天頂着汗水,承受着多少痕癢鬱悶的痛苦,也從不會覺得有問題。像是女生天生就要承受這一切似的。
因為太多女生從來不知道有其他選擇。
更舒適健康的選擇
近年從一位女生朋友的IG story中首次接觸月經杯這個東西。當下沒怎麼留意,驟眼看也不知道是甚麼(威士忌杯嗎?笑),隔了一陣子再收到產品的retargeting(再行銷)廣告,才知道是甚麼一回事,也勾起了我的興趣。
醫學矽膠製做的月經杯,其實也是2002年才面世,在商業世界加上傳統亞洲地區內,月經杯買一隻已經能用上十年,對商家來說太不划算了吧;而且在傳統的華人社會裡,跟大眾大力宣傳這種置入式月事用品,似乎難度也很高,因此產品滲透率低,也只好靠着口耳相傳的方式,近年在香港才開始更多女生認識。
踏出第一步的憂慮和困惑
能夠接觸到,能引起大家興趣,只是第一步。但一想到使用時,相信很多女生腦海裡就會浮現十萬個為甚麼:會很難放進去嗎?會痛嗎?會弄破處女膜嗎?這麼多品牌有甚麼分別呢?...等等。可想而知,這方面的教育和推廣實在有待加強!網絡上有文章鼓勵大家不用理會有沒有處女膜的說法,然而每個人身體構造和在意的事情不同,如果很在意處女膜的話就要好好考慮,但其實坊間還有布衛生巾和最新興的台灣月亮褲可以選擇的。
那假設大家都決定選用更方便的月經杯的話,其他問題來說其實就是熟能生巧可以解決的了。簡單來說,不論品牌,用法都是把杯摺小後放進陰道,摺法有很多但最常見的是C fold或U fold,網上有很多教學片段。一開始使用時的確比較難掌握如何放進去,建議先看一些說明的youtube,廣東話的話可以看看Sally's Toy的Vera影片,了解後就能少一份擔憂、多一份信心了。當然,不同品牌的軟硬度、形狀、表面質地也各有不同,坊間沒有最好的月經杯,只有最適合你自己的!因此購買之前,建議大家先找家實體店來親手摸一下,感覺一下杯的軟硬度和材質,因為自己才是最清楚自己的人,才知道哪款是自己想要的。
運動女生的福音
對我來說,環保月事用品中,月經杯是最好的了。它清洗方便,每次更換時拿出來用水沖洗就完成,不用等掠乾,不像布巾或月亮褲般又揉又搓,還要等至少一個晚上才能乾,一買就要買兩條以上替換的;它容量可以很大,遇上行長途山或到海外登山的話,動輒8-10個小時,不論是即棄或環保的衛生巾、棉條或月亮褲都不能撐這麼長時間,但大碼月經杯(大概26ml)就已經能在月事第一天用大概10個小時了(當然流量也因人而異)。以往行長途山或跑步的話,總要面對不便更換和天氣炎熱的問題,不但悶到出疹或滋生細菌變出異味,還會因為磨擦而弄傷大腿內側。因此,對於會行山、跑步和游水的我來說,月經杯這發明實在太捧了,真是相逢恨晚呢!可以每次月事來潮而不用浪費任何一片膠,對環境或自己都能「無害」,感覺實在太良好了!以往每片衛生巾本身的貼膠、獨立包裝膠、每包的包裝膠,加上超市優惠孖裝的外袋包裝膠,想起來也真是阿彌陀佛了。
香港山女